当欧元兑美元不断贬值之时,人们开始担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带来全球
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而当反过来,美元兑欧元出现贬值态势之时,人们对
于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忧虑情绪更甚了。尤其当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中
国经济增速显现放缓迹象之时,“二次探底”这一名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
不过,市场仍普遍认为,对中国经济而言,下半年并无“二次探底”的可能性。
但专家提醒,在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下半年中国必须警惕内外压力叠加
所带来的影响。
“二次探底”无可能
“中国经济下半年不存在"二次探底"的问题。”这是7月20日中国工业和信息
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最新给出的官方论断。再提“二次探底”,兴业银行
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有些无奈地表示:“一直
在提关于"二次探底"的问题,但是市场对于"二次探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就中国而言,只有gdp增速低于8%时,或许才可谓"二次探底",而今年的gdp增速
不可能出现低于8%的状况。”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经济分析师李炜同样坚定地认为,中国经济不存在
“二次探底”的问题。“尽管中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速将放缓,但并不意味着会出
现明显恶化现象,对于"二次探底"的过多忧虑并没有必要。而且经济增长的适度
放缓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及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据工信部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工业品出口、工业投资、企业用工情
况、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均呈现向好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工业增加
值增速出现连月放缓,从年初的20.7%放缓至6月的13.7%,这使得市场对作为制造
业大国的中国经济的忧虑情绪再次膨胀。
对此,李炜表示:“工业增加值出现逐月下滑的情况与去年的基数比较高有
关,而且随着中国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不可能始终保持加速增加。另外,工
业企业的用工状况一直在好转,这是一个相当重要且有力的指标。”
“主动+被动”放缓
“上半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月放缓,内部调控因素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尤其是对房地产行业及地方融资平台的调控,使得此前在乐观情绪下积累的企业
库存出现明显下降。”不过,鲁政委进而指出,“如果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
是主动型放缓,那么下半年就很可能面临主动+被动型的放缓。”工信部新闻发
言人朱宏任同样表示,虽然外需正在逐步恢复,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相当脆
弱,快速回升的出口形势具有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下半年,这一情况表现得更为
突出。
近一个月以来,美国各项糟糕的经济数据已经逐步取代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成为市场忧虑情绪最大来源。
“尽管无法判断西方经济体的经济增速下滑是否会呈现加速度的态势,但是
下滑趋势却非常清晰,全球主要国家的制造业pmi值在4月份已经见顶,所以下半
年中国面临国际、国内两种叠加因素挤压的风险比较大。而且,上半年中国gdp从
第一季度的11.9%下滑至第二季度的10.3%,表明经济下滑的态势偏快。1.6%的下
跌幅度,中国只有在2003年第二季度和2008年第四季度的特殊时期出现过,所以
必须严密关注中国经济下滑的态势。”鲁政委如是说。
因此,鲁政委认为,中国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具有前瞻
性,“必须考虑到经济下滑所具有的惯性作用,当前经济下滑的风险需要得到缓
冲。而且任何经济结构调整的前提必须是保持经济适度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