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压力趋缓 全年实现cpi涨幅3%可期 -网上比较正规的买球软件

您好! 购物车
语言选择:
  • visa
  • discover
  • amex
  • mastercard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8:00 am-18:00 pm
免费咨询热线:400-686-9523
product
在线客服
钼业资讯

通胀压力趋缓 全年实现cpi涨幅3%可期

时间:2010-07-23点击:2

    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备受关注的物价走势几经小幅起
落,终于稳定在3%警戒线以内。随着下半年有利于物价回稳的因素较多,实现全
年价格总水平涨幅3%预期调控目标的基础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今年1月至6月份,cpi各月同比涨幅分别为1.5%、2.7%、2.4%、2.8%、3.1%和
2.9%,环比涨幅分别为0.6%、1.2%、-0.7%、0.2%、-0.1%和-0.6%。如果将二者分
别连成曲线,可以看出,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走势一方面受翘尾因素影响较大;
另一方面又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cip累计上涨2.6%,食品类、居住类涨价合计
影响2.4个百分点,成为推动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其中受部分地区遭遇干旱、低
温等不利气候条件,以及国家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国内
粮价持续上涨,粳稻、玉米价格上涨较多。此外,去年四季度以来,自然灾害频
发,导致菜果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再加上市场炒作等因素,绿豆、大蒜等
价格一度出现大幅飙升,从而使上半年农产品价格有所上升。不过,随着天气好
转、供应增加以及国家采取多项措施加强调控,粮价涨势趋缓,蔬菜水果价格开
始回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房地产价格并不计入cpi,但其走势对人们的通胀预
期具有强烈的影响。今年4月份以来,随着政府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
出台,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房价趋稳并出现回落迹象。数据显
示,1月至6月份,新建住房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1.7%、1.3%、1.2%、1.4%、
0.4%和0,呈明显下降趋势;二手住房销售价格也连续两个月出现回落。6月份,
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等29个城市房价开始出现回落。 
    对于下半年的价格走势,有专家分析指出,尽管近期通胀指数仍呈上行态
势,但作为经济滞后指标,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而国内需求不足的背景

下,物价上涨压力已有所缓解,通胀失控的风险较小。因此,当前各方对cpi走势
的预期普遍强于年初,预计实现全年cpi涨幅3%的调控目标“很有希望”。
    较为乐观的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包括粮食、生猪等在内的重
要商品供应充足;二是市场竞争和价格秩序稳定,特别是政府采取一系列加强价
格监管的措施后,通胀预期明显减弱;三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
进,以及全额取消406个税号商品出口退税,输入型通胀压力将有所减轻;四是实
体经济需求增势放缓,以及货币供给增速回落抑制物价继续上行。对此,有专家
分析认为,随着经济增速和总需求增势放缓,产出缺口将呈扩张趋势,这将加大
全社会产能过剩压力,抑制物价上行速度和高度,从而减缓通胀压力。而今年以
来监管部门对信贷额度和投放节奏的管控,以及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在
公开市场上持续大规模回笼资金,使市场流动性逐步收紧,也将制约未来物价过
快上涨和通胀压力的加大。此外,在上半年物价走势中占据主要因素的翘尾效
应,在下半年也将逐渐消退。随着基数值逐渐走高,cpi翘尾因素在年中达到峰值
后将逐月回落,因而决定了cpi、ppi下半年涨幅在三季度见顶后回落。
    不过,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
上所说:“物价上涨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下半年的经济运行
仍然充满着不确定性,物价的走势也有一些不确定性。因此仍要重视管理通胀预
期”。对于物价走势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目前普遍观点认为,一些结构性
上涨压力在年内某些时段可能会突出显现。如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作为一个
长期持续存在的现象,生产成本会随着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居民消费
者价格必然会反映这种变化。另外就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提
速。交行金研中心熊鹏分析说,随着近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
对公用事业产品调价频率的加快,此类产品长期积累的通胀压力正逐渐得到释
放。未来水、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继续看涨,这将进一步增加总体物价
上涨压力。
    因此,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在多重下拉因素叠加影响下,未来物价上行受
到一定限制,通胀压力趋于缓解,但整体物价回落速度和幅度有限。按照官方表
述,如不发生突发事件和异常情况,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将在3%左右运行,

10月份以后有所回落。一些市场分析机构也预计,2010年全年cpi同比涨幅在
2.5%-3%之间,总体通胀水平将处于相对温和的状态。
    应当看到,在经历了2007年“双防”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政府价格
调控监管的能力明显提高。包括最近一段时期,价格主管部门通过采取舆论引
导、监督检查、储备吞吐等综合手段,在平抑部分商品价格异动方面取得了明显
成效,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了有利的价格环境。接下来,只要把握好价格调
控、价格改革的时机、力度,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实现预期宏观调控目标值得期
待。